戴森这款电吹风更像是一双24K纯金的筷子,
让你吃饭逼格满满,幸福感倍增,自拍分享档次爆棚
但他并不能改变食物的味道分毫。
戴森的这个电吹风里,有两个黑科技
其实都是是从戴森的无叶风扇的专利那边搬过来的,
一个是超高速数码变频电机和风扇的结构专利,一个是戴森独创的流体力学气流倍增技术
A. 10.7万转超高速数码马达
属于无刷变频电机的一种,结构被老戴改进过,一开始是设计来应用在手持式充电吸尘器上的。当年首发的时候震惊了整个行业(市场上吸尘器广泛采用的交流窜激电机转速通常在2-3万转左右)。不过这个专利并不是很难破解,聪明的中国人已经有不少绕过他的专利壁垒搞出了十万转左右的变频无刷电机。
B. 风机下置射流结构:看上去很美,仅此而已
市面上大部分汽车发动机传动都是前置前驱,这是经过近百年市场检验的结果,不能说因为R8等超跑用的是后置后驱,就认为后置传动结构就一定比前置强。吹风机/电风扇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难看出,传统吹风机的风道为一条直线,势能折损很小。而戴森的风道是Z字型,中途经历两次近乎直角的转折,这种风道结构会直接导致风力势能很大一部分被折损掉,转化为热能和高频震动(啸叫)。
优点:
1.提升了安全系数,降低吸入头发的可能
2.重心下沉,长时间手持更轻松
3.满足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
缺点:
1.能效比降低,多次转折导致风能折损
2.进风口和出风口相比传统电吹风更小,更易产生高频啸叫噪音
风机下置的射流结构相比传统电吹风来说,缺点足以致命,优点则微乎甚微,更像是一种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的存在。在下并不认为这种下置结构将来会成为主流趋势
【伯努利定律,感谢知友老七提点】
中学的时候你们应该做过一个物理实验..
两张纸并排放在一起,中间保持几公分的间隙,当你朝两张纸中间吹气的时候,这两张纸就会合在一起。
没错,这个就是戴森所谓的气流倍增技术,风口做成细小的环状,可以提升风压,迫使圆筒中间的空气同时进行流动,属于流体力学的基础应用。
这种新型结构的精妙之处在于,理论上,同样是需要做到1立方每分钟风量的目标前提下,普通吹风机需要更大的风叶,更高的转速,从而输出1立方风量,而戴森则巧妙的利用了这种借力打力的手法,用0.7方的气流,带动0.3方的空气同时进行运转,即可达到目的。(这个效能比例是我意淫的,官方并没有实际数据。)
综上所述,
假定戴森电吹风风机输出风量为A,经过这种看似黑科技的鸡肋风道结构以后,圆环风口输出的风能折损大约会损耗至50%,再通过所谓的气流倍增技术,最后用户得到的风能约为原先A的70%-80%。(数值仅为臆测,并无实验论证,仅供参考。)
Q:那么,为什么我用起来感觉风还是很大呢?
归功于这个真正黑科技的微型电机,这个电机原始输出风量其实比你想的要强大的多。
Q:戴森的工程师一定知道这种风道结构的弊端吧,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结构?
直筒型的电吹风满大街都是,没有显性的差异化,无法标到3K+的价格,无法形成明显的身份标识。
Q:为什么他的噪音和普通的电吹风不一样,更尖锐刺耳
依然归功于这款超高速马达。理论上,电机转速越高,风量越大,产生的噪音则频率越高,当频率高于人耳朵可接受的程度时(20kHz),就会形成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超声波的。换句话说,这款黑科技电机从某种程度上也消除了一部分噪音。
Q:如果把这电机装载到传统电吹风上,是不是风量会更大,噪音会更低?
我没有条件做这样的实验,我只能凭空臆测,风量提升至少30%,噪音这边我无法给出定论。
詹姆斯·戴森这么多年来坚持深度原创,深挖未知领域的精神,值得国内每一个只会抄抄改改的企业家学习和膜拜,戴森每发布一个新品仿佛都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